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部队铁心向党铸忠诚心得体会 共5篇

发布时间:2025-07-08 11:08:48来源:
一、军旗下的承诺​
新兵连的第一个清晨,我在军旗下学会了握拳。班长说这不是普通的手势,拇指扣住食指第二关节,是让枪的准星永远对准党旗的方向。​
第一次实弹射击,我趴在靶场上,汗水顺着钢盔系带淌进眼里。瞄准镜里的靶心突然和红旗的五角星重叠,那一刻突然明白:我们扣动扳机的力量,从来不是来自肌肉,而是来自背后千万张期盼的脸。​
去年抗洪,战友老周的救生衣磨破了三道口子。他说入党申请书上的红手印不能泡汤,硬是抱着沙袋在齐腰深的水里站了六个小时。当朝阳把党旗染成金红色时,我终于懂了 “忠诚” 二字的分量 —— 它不是写在纸上的豪言,是洪水里泡白的指节,是雪山上冻裂的嘴唇,是每次点名时,答 “到” 的声音里藏着的滚烫。​
二、钢枪与党章​
军械库的铁门在身后关上时,月光正照在擦拭一新的枪身上。我数着枪管上的膛线,像数着党龄的年轮 —— 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朱日和的沙场阅兵,这条线从来没有断过。​
指导员在党课上说,钢枪的准星要校准,党员的初心也要校准。上个月的实弹考核,新兵小李打偏了三发。他把党章折成方块塞进作训服口袋,练到食指磨出茧子,第二次考核时十发全中。靶纸上的弹孔连成了条直线,像在说:向着党指引的方向,永远不会偏差。​
驻训时见过最动人的场景:炊事班长在野战灶前,用锅铲在地上写入党誓词。火苗舔着锅底,把 “为人民服务” 五个字映得发红。我们端着搪瓷碗站成一圈,米饭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,却清晰了心里的路 —— 原来忠诚可以这样具体,是热乎的饭菜,是精准的射击,是风雪里站成标杆的岗哨。​
三、哨位上的星辰​
凌晨三点的岗亭,温度计指向零下十七度。我跺了跺冻僵的脚,帽檐上的冰碴掉进衣领,凉得像块铁。远处的探照灯扫过训练场,在雪地上画出笔直的光带,那是我们巡逻的路线,也是忠诚的轨迹。​
去年春节,接岗的战友带了包冻硬的饺子。我们轮流用体温焐热,咬下去时韭菜馅混着冰碴,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。电台里传来指挥中心的声音,说全国人民正在看春晚,那一刻突然觉得,哨位上的寒风都带着甜味 —— 我们站在这里,就是让千万扇窗里的灯火,能亮得安稳。​
退伍老兵老王回来看我们,胸前的军功章磨得发亮。他指着岗亭外的松树说:“你看它们,根扎在土里,头向着天,像不像咱当兵的?” 后来每次上哨,我都要摸摸那棵松树的树皮,粗糙的纹路里,藏着和党章一样的密码: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,永远向着太阳的方向。​
四、迷彩服上的年轮​
仓库角落里堆着我穿过的三套迷彩服。第一套在拉练时磨破了裤脚,第二套沾满了演习场的泥浆,第三套还带着驻训地的沙粒 —— 它们像我的成长日记,每道褶皱里都记着关于忠诚的故事。​
记得第一次参加抢险,我背着老奶奶蹚过积水,她的拐杖在我背上硌出红印。后来才知道,她的儿子也是军人,牺牲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。那一刻,迷彩服上的汗渍突然变得滚烫 —— 原来我们穿的不仅是衣服,是无数前辈传下来的接力棒,是让人民安心的铠甲。​
教导员常说,忠诚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。就像炊事班的高压锅,日复一日地蒸煮,才能熬出最香的米。我们在训练场上摔打,在暴雨里冲锋,在深夜的哨位上守望,都是为了让这身迷彩服,永远配得上 “共产党员” 四个字的重量。​
五、界碑与初心​
界碑上的红漆又该描了。我蹲在石头前,用油漆刷仔细地填着 “中国” 两个字,颜料溅在手套上,像开出了一朵朵小红花。​
巡逻路上的玛尼堆越来越高,那是历代哨兵堆起来的。每块石头上都刻着名字,有的已经模糊不清,但我们都知道,他们曾和我们一样,在这里踏过晨霜,饮过雪水,把青春的脚印刻进边疆的泥土里。​
去年大雪封山,我们背着给养走了三天三夜。副班长的脚冻得发紫,却坚持要先检查界碑。当他用体温融化碑上的冰,露出鲜红的 “1962” 时,我突然明白:忠诚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,像界碑一样,守着土地,望着家乡,把根扎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​
归队时,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界碑在身后站成永恒的姿态,而我们的脚步,正沿着党指引的方向,走向更远的远方。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