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车辆入水后如何科学自救?这些关键步骤能救命

发布时间:2025-07-17 10:44:38来源:
车辆意外坠入水中,短短几分钟就可能从 “可控” 变成 “致命”—— 这样的场景在暴雨、交通事故等情况下并不罕见。近日,随着全国多地进入汛期,车辆涉水风险升高,“车辆入水后如何自救” 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消防救援部门及安全专家提醒:车辆入水后的黄金自救时间极短,掌握正确方法能大幅提升生存概率,盲目慌乱则可能错失生机。

车辆入水后,“黄金 3 分钟” 内会发生什么?

“车辆入水后的下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线,每一秒都关乎生死。”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潜水救援教练张伟介绍,车辆刚落水时,由于浮力作用,会先漂浮在水面,此时车门、车窗仍能正常开启,但这个阶段通常只有 30 秒到 1 分钟。

随着水逐渐涌入车内,车身会因重力失衡开始倾斜,前轮或后轮先下沉(视落水角度而定),此时车内水位快速上升,车门会因外部水压增大变得难以推开。当水位没过车窗一半时,车内与车外的压力差可达数十公斤,徒手几乎无法打开车门。

若未及时逃生,当车辆完全沉没、车内灌满水后,水压趋于平衡,车门理论上可打开,但此时车内氧气已基本耗尽,溺水风险极高。“从落水到完全沉没,整个过程往往不超过 3 分钟,这就是自救的‘黄金窗口期’。” 张伟强调,能否在这段时间内采取正确行动,直接决定生存概率。

关键自救步骤:牢记 “破窗、开门、逃生” 三原则

1. 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解锁车门、开窗

车辆刚落水时,切勿因惊慌失措而浪费时间。应立即解开安全带,同时按下车门锁解锁键(若电动锁失灵,手动解锁),并尝试降下车窗 ——电动窗在车辆断电前(通常落水后 1-2 分钟内)仍可正常工作,这是逃生的最佳时机。

若车窗已无法降下,需果断破窗。破窗工具(如安全锤、破窗器)应放在驾驶位随手可及的地方(如车门储物格),破窗时优先敲击侧窗四角(玻璃边缘最脆弱),而非正中央。若没有专业工具,可使用高跟鞋鞋跟、灭火器底部等坚硬物体猛击,但需注意用力均匀,避免因工具断裂延误时间。

2. 无法开窗时,等水位平衡后开门

若车窗无法打开且无破窗工具,切勿强行推门(水压过大难以推开)。此时应冷静等待,当车内水位上升至与车外基本持平(约淹没胸部),内外压力平衡后,车门即可轻松打开。等待过程中,需深呼吸,留存肺部氧气,并将头部贴近车顶,保持呼吸到最后一刻。

3. 逃生后迅速离开车辆,向上游漂浮

逃出车外后,应尽快游离车辆(避免被下沉的车辆卷入水底),若不会游泳,可抓住车内漂浮物(如坐垫、塑料瓶),保持身体上浮,同时向岸边呼救。若水流较急,需顺着水流方向游向岸边,避免逆流消耗体力。

特别提醒:儿童应优先逃生。若车内有儿童,成年人需先帮助孩子解开安全带,将其从车窗或车门送出,再自行逃生。

这些误区要避开,否则可能致命

  • 误区一:打电话求救耽误时间
    切勿在落水初期只顾拨打求救电话,等电话接通时可能已错过最佳逃生时机。正确做法是:先采取自救措施(开窗、破窗),在逃生过程中或逃出生天后再呼救。
  • 误区二:试图从天窗逃生时忽视时机
    天窗虽可逃生,但开启需要时间,且部分车型天窗尺寸较小,若水位已淹没车窗,天窗可能因水压变形无法打开。建议优先尝试侧窗逃生,天窗作为备选方案。
  • 误区三:解开安全带后忘记推座椅
    若车辆前倾或后仰,座椅可能因挤压卡住身体,解开安全带后需及时调整座椅位置(放倒或前移),确保有足够空间操作门窗。
  • 误区四:穿厚重衣物或鞋耽误动作
    驾车时尽量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物或高跟鞋,遇紧急情况可快速脱下,减少逃生阻力。

提前预防:给车辆配备 “救命工具”

安全专家建议,车主应提前做好预防准备:

  • 车内常备多功能安全锤(带割绳刀,可切断安全带)、小型灭火器、救生哨(落水后呼救用)。
  • 定期检查车辆电动窗、车门锁的工作状态,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正常使用。
  • 熟悉车辆结构,明确破窗位置、座椅调节方式等,避免紧急时刻因操作生疏浪费时间。

“车辆入水自救,核心是‘不慌、果断、抓时机’。” 张伟表示,多数车辆落水致死案例,并非因无法逃生,而是因车主慌乱中错失最佳时机。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,提前做好准备,才能在危急时刻为自己和家人争取生机。转发这些知识,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。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